圣亚娱乐平台能赚钱吗

湘江之战后,李天佑无法原谅白崇禧:广西人打广西人,老底拼光了

土地革命那会儿,红军里头有不少是从正规军校出来的“娃娃将军”,个个本事过硬,理论和实践都不在话下。李天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不过他跟其他人比起来,有点特别。

李天佑出生在广西临桂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八岁那会儿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到了十二岁,一家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逃难。十四岁的时候,他进了桂军当兵。后来,他跟着桂军的头儿李明瑞参与了百色起义,从那以后,他就成了红军的一员。

挺有意思的是,邓小平,百色起义的重要带头人之一,对那位虽然个子不高但打起仗来特别勇猛的年轻指战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小子,才16岁不到就这么横!要是到了26岁、36岁,那还不得翻天了啊!

确实,李天佑在接下来的革命道路上所展现的辉煌成就,完全符合当初邓政委给予他的那份公正而贴切的评价。

【①备受重视的李天佑】

李天佑一开始在战场上,就是个冲在前头、不管不顾往前冲的“急先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历练成了能独挑大梁的开国上将,这背后肯定有不少真本事。

20岁那年,李天佑就当上了红3军团第5师的师长,24岁时又临时负责八路军343旅的旅长工作,到了34岁,他已经是东野1纵的司令员,还兼任38军的第一任军长。看看李天佑的这些经历,基本都是他作为主力部队的指挥官,挑大梁、担重任的光辉岁月。

说到在军队里谁升得快、职位又重要,李天佑绝对能排上前几名。他20岁就当上了师长,这在红军那会儿,其他将领都很难做到,算是他独一份的纪录了。

不少人心里可能会嘀咕:李天佑为啥能受到这么大的呢?

说到底,他在战场上那股子说到做到、打仗不含糊的劲儿,才是关键。不管是红三军团那会儿跟敌人斗智斗勇反“围剿”,还是后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结束,顶替万毅当上东北民主联军1纵司令员,这些都明摆着李天佑在上级领导心里有多重要。

另外,李天佑可是我军里少有的几位,在苏联那个有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过的佼佼者。他在军事策略上也特别有一手,说他是个既勇猛又机智的人,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他的当兵经历,简单来说就是一路顺畅。但在这看似容易的背后,其实全是李天佑豁出性命、不顾一切的决心和付出。

1932年开头那会儿,赣州打仗的时候,李天佑这个特务连长,他自个儿带着突击队就往城墙上冲。结果他挨了三枪,直接从城头上摔了下来,差点儿就没命了。后来,知道这事儿的老师们,都一个劲儿夸李天佑,说他“真不是一般人”。

但这位历经无数战斗、刚强不屈的将军,却在长征刚开始的湘江战役里,两次流下了眼泪。那战场上血流如注的悲惨景象,成了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遗憾……

【②误打误撞的白崇禧】

第五次“围剿”没挺过去后,中央红军只能从江西瑞金出发,走上了那条既长又难的长征路。彭德怀带着红三军团走在了最前头,给大伙儿开路,而李天佑指挥的红5师,那就是红三军团的“领头羊”,关键得很,重要性大得很。

红军往湘江推进的时候,老蒋费尽心思布的“湘江防线”出了岔子,原来是因为蒋桂两派闹矛盾,防线有了破绽。

老蒋打定主意,让薛岳、周浑元他们带着中央军别追得太紧,跟红军主力拉开点距离。他的盘算是把红军都赶到广西那边去,自己好来个“坐山观虎斗”,最后捡个便宜。

“小诸葛”白崇禧,这人用兵一向狡猾,老蒋那点坏心思,他一眼就看穿了。他马上下令,让留在桂北全州、兴安、灌阳那块的3个团别动,剩下的桂军主力全都撤退,采取守势,不主动出击。目的很明确,就是把红军赶出广西地界就行。

这样看来,红军的处境那真是相当不错。只要能赶在何键的湘军大队人马抵达前,拿下全州,再守住全州到兴安、界首那些地方的过河点,红军大队就能轻轻松松地冲破老蒋在湘江上的防线。

真可惜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就在一层层传达的麻烦过程中偷偷溜走了。等红军开始行动时,老蒋那边早就布好局等着了。他一声令下,白崇禧带着桂军全军出动。

白崇禧虽然被老蒋逼得挺紧,但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他还不打算跟红军彻底翻脸。所以,在布置战斗任务时,他特别指出要遵循“不打前锋、不切中段、专挑尾巴”的策略,这样既不用跟红军拼个你死我活,又能应付老蒋那边的交代。

不过,因为李德、博古等人的指挥出了问题,红军的行进速度大大减慢。等到桂军的主力部队,第7军和第15军到达新圩时,他们碰上的不是红军断后的队伍,而是红军的中段部分。

结果不言而喻,彭德怀手头已有的机动部队,直接命令李天佑带着红5师火速增援新圩,去挡住白崇禧的桂军。他特别指出:“无论如何,得死守三到四天。”

红5师其实是从百色起义那会儿的红7军发展过来的。从1930年11月开始,一直到1931年7月,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红7军走过了5个省,总共跑了7000多公里,最后才到了江西苏区。那时候,他们都是广西本地的子弟兵,虽然路上损失了差不多七成的人,但剩下来的那些,个个都是顶十个用的精兵强将。

但现在,红5师已经连续打了好几场硬仗,真的是累到不行了,人员也损失惨重,队伍都不完整了。就算把全师能战的都算上,也就3000多人,可他们要面对的桂军有1.4万,实力还不弱,这压力得有多大,可想而知。

尽管这样,李天佑带着红5师使出了老命死守,桂军还是感到挺意外。他们用飞机大炮不停地炸,部队一波接一波地往上冲,费了好大劲儿,才在一天内突破了红5师的第一道防线,但自己也搭进去近千号人。

接下来,李天佑遭遇了更加让他心痛难忍的事情……

【③难以释怀的湘江战役】

桂军眼看久打不下,就开始换打法了。他们没留太多人在后面,大部分兵力都上了,从正面冲,还绕到两边去包抄,想把红军第5师给三面围住。

看到桂军的炮火猛烈,第二道防线眼看守不住了,红5师第14团的团长黄冕昌受了伤,还是坚持到前线去指挥。结果,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听到这个消息,李天佑整个人愣在原地,眼泪不停地流下来。

战斗到了这个关头,红5师的每个战士都不再考虑个人得失,大家心往一处想,决心拼到最后一秒。接着,参谋长胡浚亲自跑到前线,带着大家向桂军发起反击,硬是把攻上来的桂军给打了回去。可惜啊,胡浚在往前冲的时候,也牺牲了。

就那么几个小时的时间里,红5师接连失去了两位重要将领。李天佑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看着自己最铁的哥们儿就这么没了,他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好在全师马上就要断粮断弹的时候,红5师接到了军委纵队已经全部安全渡过湘江的通报,同时也盼来了前来换防的红6师。

新圩战役里,红5师损失惨重,20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这数字超过了全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从参谋长胡浚开始,团、营、连的干部们,大多数都牺牲了或者受了重伤。红7军的骨干力量几乎损失殆尽。等部队渡过了湘江,红5师只好缩编成一个团继续战斗。

所以,到了晚年,李天佑心里一直过不去的坎儿就是他的广西临桂老乡白崇禧。他提起那场战役时说过的话,大意是这样的:

1934年,跟桂系第7军在湘江那场恶仗,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咱们广西人对打广西人,真是心里五味杂陈。就那么几个小山丘,红5师差点就守不住了。全靠战士们豁出命去,用身体筑起了一道敌人根本冲不过去的防线!往上攻,难;守在那,更难!战士们得拿血去堵枪眼,拿肉去挡子弹,这才守了下来!

“三年没碰湘江水,十年没吃湘江鱼”,那时候的老百姓,心里头早就把红军的安危和自己的日子绑一块儿了。

1949年快过完的时候,第四野战军的上百万大军一路往南打,把中南地区给解放了,硬是把桂系的主力军逼退到他们广西的“老窝”。趁着这个势头,广西也被解放了。接下来,李天佑带着他的队伍,他那时候是13兵团的副司令员,也是广西军区的副司令员,一起参加了剿匪的行动。到了1951年4月份左右,广西的土匪问题就差不多被彻底解决了。

现在的李天佑,正用一种极其有力且能让人信服的方法来缅怀当年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战友们……